减(隔)震橡胶支座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减、隔震橡胶支座,其用途为保护建筑物或桥梁不受地震破坏.这里提到的隔离装置由合成橡胶层和加劲钢板交互叠制成夹板型设计(我国称之为板式橡胶支座一类结构类型支座,只不过按抗震要求进行设计的支座类型),安装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可以产生柔性,使上、下部结构两大体系在地震时脱离,又可产生缓冲力以减少隔离界面上的位移,还可以在隔离周期内降低地震力从地墓上传递到结构中的能量。
这种类型的减(隔)震橡胶支座包括高阻尼性能的橡胶支座、普通橡胶支座和铅销橡胶支座等。
IS022762-1(第一部分:试验方法》规定了减(隔)震橡胶支座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橡胶材料性能的测定,如压缩和剪切性能、支座的耐久性能和所用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
IS022762-2(第二部分:桥梁应用规范》规定了用于桥梁的减(隔)震橡胶支座的要求和用来制造这种支座的橡胶材料所应满足的具体要求。如减(隔)震橡胶支座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制作的容许误差、商标以及试验方法等方而均作了相关规定。
随着地震频繁的发生,人们对建筑物抗震设防意识的日益提高,楼房、桥梁等建筑物的基础隔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设计单位及业主方的关注与重视。隔震橡胶支座,隔震板式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更为重要!
国内外建筑隔震橡胶应用基本情况
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防止非结构部件的破坏,避免建筑物内部装修、室内设备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并且隔震橡胶支座技术应用方便、隔震效果明显,该技术又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在建筑物中使用橡胶垫隔震技术,其中日本、新西兰、美国、意大利、中国等应用实例较多,所据调查,到目前为止,中国 19层,已建近 700 幢,美国 29层,已建近 100 幢,日本 50层,已建近 3000 幢,隔震桥梁应用,中国 已建近 25 座美国 已建近 35 座,日本已建近 800 座幢。国外采用橡胶支座隔震的工程大多数属于重要建筑物,例如政府大楼、医院、法律中心、计算中心、博物馆、实验室、图书馆、古建筑以及警察局、监狱、高级住宅等。我国已有近千栋建筑物采用橡胶隔震技术。国内第一幢且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隔震住宅房屋就是汕头市陵海路八层框架结构商住楼。建造该楼是“汕头多层房屋隔震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该楼92年3月动工,93年9月完工。因采用隔震技术,上部结构设防烈度适当降低,从而补偿了隔震基础所增加的费用(总造价比常规抗震房屋节省了7%),使房屋既安全又经济,这一此举,开创了这一领域的先例,成为中国抗震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为国内隔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对隔震制品及隔震工程的相关规范并不是很完善,在实际工程中与其它规范有时相冲突。比如:按规范要求穿过隔震层的配线、配管要采用柔性连接,防止在地震时位移遭到破坏,在实际的工程监理中我们发现相关的规范不配套,主要是抗震规范与消防规范不一致,消防验收规定不能柔接,因此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协调一致。再者柔性连接在材料选用上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工程选用Φ150排水金属波纹软管,虽然满足了对地震位移的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在水平段出现经常性的堵管,隔震橡胶支座使用造成困难。请关注:成硕板式橡胶支座的整体抗震性能